2月24日,山东省召开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推进会、2025年春季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这场“开年大戏”看点十足,既为定调山东2025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家底”,也为全省100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引爆“氛围”,更为今年谋划的15000个重点项目和14.6万亿元总投资额明确行动路线图。
本届推进会展现出“四大亮点”:
一是新兴产业量质齐升,新质生产力加速布局。济南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未来将具备年产30吉瓦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济宁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是宁德时代在北方布局的第一个新能源产业基地;中科曙光济南基地项目打造百亿级先进计算产业集群;德州陵城修正中成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将引进世界领先的主动免疫检查点调控治疗技术,打造全省领先的特色高端生命医疗全产业链集群。
二是绿色能源与储能技术全国领先。全球首个66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肥城)开工,单机规模创五项世界之最,肥城将借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助力泰安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东营电力级磁悬浮飞轮储能产业化项目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低压介观加氢能源一体化项目是国内首台套技术应用。国能海化(潍坊)能源有限公司潍坊市滨海风光储智慧能源示范基地二期1040MW光伏发电项目采用N型650Wp高效单晶双面组件,同期建设2座220kV升压站,项目建成后,年发电18.3亿千瓦时。
三是重大基建项目进一步强化区域协同。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项目将助力青岛成为北方第二个连通全球网络的国际通信枢纽,届时山东乃至北方用户的国际数据时延将降低10毫秒左右。世界最长海底道路隧道——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串联青岛主城区与胶东机场,济南至枣庄铁路、津潍高铁山东段等6条高铁推动省会经济圈与胶东经济圈一体化。
四是投资结构与机制创新优化。民间投资项目数量、投资实现双过半,民企主导东营华泰化工绿色海洋新材料基地、青岛万成锚链海洋工程装备等多个重大项目。审批与要素改革提速,推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创新能耗、土地跨区域调配模式,济南、青岛等地实施“拿地即开工”模式,中科曙光等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周期缩短50%。枣庄推行“函证并行”的审批服务模式,推出重点项目“中央厨房式”帮办审批模式,助力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山东的信心和底气,源自三张“王牌”:
一是产业体系雄厚。山东作为中国唯一全谱系工业大省,建成7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数字经济规模占比超过49%,在粮食安全、能源自主、高端制造的全球博弈格局中,山东是当仁不让的最稳固的压舱石。
二是城市协同性强。济南、青岛、烟台三座“万亿城市”引领发展,山东聚力提升与京津冀、长三角协同发展能级,叠加多项政策利好,开辟出最具吸引力的广阔市场。
三是发展空间广阔。山东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点上,是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外贸航线稳居北方港口首位,海铁联运连续保持全国第一,国际贸易便利化合作蕴含巨大潜力。
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跃升、服务业质效持续提升、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山东将以行动显担当,2025年重大项目涵盖国家级储能示范、新能源汽车全链条布局、跨区域基建联通等领域,凸显绿色转型、智造升级。
疾风岂破前行念,骤雨难摧向远怀。从这个春天出发,2025年,山东将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3900多个项目投产达效、新增产值5000亿元左右,为一域增光,为全局添彩!(陈鸣飞)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