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克难点重点 力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省着力解决代表关注、群众关心问题综述
“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指导协调,各承办单位强化责任,健全制度,细化措施,密切配合,所有建议均在法定时限内办复。”11月27日,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中《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如是说。
省政府把建议办理工作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进全省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充分研究吸收代表提出的合理建议,着力解决一批代表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打好“三大攻坚战”
打好“三大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进行了部署,不少代表希望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结合张建华、杨虎平等代表提出的关于金融监管的建议,省政府不断强化金融监管和服务能力,出台了《山西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方案》,努力化解风险隐患,扎实开展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深入开展互金整治,确保了全省金融稳定。
结合石勇、卢若波等代表提出的关于脱贫攻坚的建议,省政府持续在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用力,全省前三季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收入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十三五”规划建设的1502个集中安置点全部竣工,3350个整村搬迁扶贫项目年内基本完成。
结合刘慧军、郭胜清等代表提出的关于环境治理的建议,我省坚决实行铁腕治污、精准治污,出台了《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山西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文件法规,开展了违法排污大整治“百日清零”专项行动、“清河专项行动”等集中整治行动,大气污染防治、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
转型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各承办单位把代表建议作为创新发展思路的重要源泉,积极采纳,收到良好效果。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产业、山西“智创城”建设、大数据平台建设等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新兴产业取得进展。
结合韩建明代表提出的有关大数据建设的一系列建议,我省印发实施了《山西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的通知》《山西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2019年行动计划》《山西省加快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编制完成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传感器三大产业发展规划,优选支持了46个大数据产业项目3200余万元。
今年1-10月,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增长15.2%,汽车产业增长14.1%(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47.5%),重型装备制造业增长13.1%;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8%。
一大批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得以解决
针对代表关注的推动就业、完善社保体系、养老体系建设等问题,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截至9月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5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47万人,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73%,同比下降0.62%,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2%、9.7%,全省就业形势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我省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截至10月底全民参保信息库入库总人数达3762万余人,较2018年底增加约41万人,城镇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75.73元,增长5.19%;“互联网+社保”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印发了《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行动计划(2019一2021)》,全省新建成473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面推广武乡、昔阳县集中供养先进经验,推动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养老服务事业成效明显。
我省制定了《支持康养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一2021)》,对我省谋划实施的康养产业重点项目给予土地、财政、金融等多方面突破性政策支持,有序推进15个康养小镇、康养社区项目建设,打响“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此外,围绕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小区配建幼儿园、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建议,通过开展专项整治、细化惠民政策、加大资金支持等措施,不断推进民生事业发展。(贠娟绸)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